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江苏热锻机械手

江苏热锻机械手

发布时间:2023-01-01 点击:36次

何谓冷锻,温锻,热锻?各有什么特点

1、热锻:指坯料在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

特点:1)、减少金属的变形抗力,因而减少坏料变形所需的锻压力,使锻压设备吨位大为减少; 2)、改变钢锭的铸态结构,在热锻过程中经过再结晶,粗大的铸态组织变成细小晶粒的新组织,并减少铸态结构的缺陷,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3)、提高钢的塑性,这对一些低温时较脆难以锻压的高合金钢尤为重要。适用于室温下变形抗力较大、塑性较差的一类金属材料。

2、温锻:再结晶温度左右内进行的锻造工艺。

特点:采用温锻工艺的目的是获得精密锻件,温锻的优势也就在于可以提高锻件的精度和质量,同时又没有冷锻那样大的成形力。 适用于形状复杂的中小型中碳钢精密模锻件 。

3、冷锻:指坯料在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下进行的加工。

特点:冷锻件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能代替一些切削加工。

冷锻能使金属强化,提高零件的强度。 适用于室温下变形抗力较小、塑性较好的铝及部分合金、铜及部分合金、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结构钢 。

高速钢怎么热处理到HRC40-45,同时保持一定的韧性

高速钢主要用于制作金属切削工具,区别于其他刃具钢的特点是此钢种适合高速切削,原因是,具有高热硬性,适合在高速切削时产生的大量的热的问题。

在做为切削工具时,高速钢的使用硬度一般远远大于HRC40-45。因此,要求此硬度,并不是作为刃具的常规的做法。现介绍高速钢热处理硬度HRC40-45,且有一定韧性的方法原理。

高速钢属于高合金钢,相对含碳量较高,可除保证足量的合金碳化物外,还有足够的碳量溶于奥氏体,以保证在有足够的马氏体高硬度的同时,有足够的碳化物阻止奥氏体的长大。

由于铸态高速钢是由共晶莱氏体,索氏体,托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共同组成。由于其中的碳化物不能用普通热处理方法去除,因此高速钢工具加工的工艺比较复杂。可安排如下工艺:

要想制作高速钢工具,需从锻造工艺即开始执行,严格控制锻造比,以消除铸态粗大组织,控制锻造粗大组织。

(除非购买成品锻坯),高速钢锻造后应当安排退火工序(可根据锻坯情况安排等温退火),以消除锻造应力。

高速钢导热性差,淬火加热根据情况采用“三段预热法”或“两段预热法”,通常用盐浴炉,以防止氧化。

淬火介质一般为矿物油,淬火后温度一般在HRC60以上。

为了开云体育app官网登陆使回火后硬度保持在所要求的HRC40-45,回火一般采用(高温态)分段回火,严格控制每段回火时间,控制碳化物的形成,以保证硬度范围。

(鉴于高速钢品种繁多,所以此处只介绍原理。具体钢种,执行工艺指标略有差异,但原理相同。)

什么样的工艺需要锻压

锻造是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锻件的加工方法。锻造和冲压同属塑性加工性质,统称锻压。

锻造是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成形方法。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的铸态疏松、焊合孔洞,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

锻造按坯料在加工时的温度可分为冷锻和热锻。冷锻一般是在室温下加工,热锻是在高于坯料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上加工。有时还将处于加热状态,但温度不超过再结晶温度时进行的锻造称为温锻。不过这种划分在生产中并不完全统一。

钢的再结晶温度约为460℃,但普遍采用800℃作为划分线,高于800℃的是热锻;在300~800℃之间称为温锻或半热锻。

锻造按成形方法则可分为自由锻、模锻、冷镦、径向锻造、挤压、成形轧制、辊锻、辗扩等。坯料在压力下产生的变形基本不受外部限制的称自由锻,也称开式锻造;其他锻造方法的坯料变形都受到模具的限制,称为闭模式锻造。成形轧制、辊锻、辗扩等的成形工具与坯料之间有相对的旋转运动,对坯料进行逐点、渐近的加压和成形,故又称为旋转锻造。

锻造用料主要是各种成分的碳素钢和合金钢,其次是铝、镁、铜、钛等及其合金。材料的原始状态有棒料、铸锭、金属粉末和液态金属。

一般的中小型锻件都用圆形或方形棒料作为坯料。棒料的晶粒组织和机械性能均匀、良好,形状和尺寸准确,表面质量好,便于组织批量生产。只要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变形条件,不需要大的锻造变形就能锻出性能优良的锻件。

铸锭仅用于大型锻件。铸锭是铸态组织,有较大的柱状晶和疏松的中心。因此必须通过大的塑性变形,将柱状晶破碎为细晶粒,将疏松压实,才能获得优良的金属组织和机械性能。

经压制和烧结成的粉末冶金预制坯,在热态下经无飞边模锻可制成粉末锻件。锻件粉末接近于一般模锻件的密度,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并且精度高,可减少后续的切削加工。粉末锻件内部组织均匀,没有偏析,可用于制造小型齿轮等工件。但粉末的价格远高于一般棒材的价格,在生产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对浇注在模膛的液态金属施加静压力,使其在压力作用下凝固、结晶、流动、塑性变形和成形,就可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模锻件。液态金属模锻是介于压铸和模锻间的成形方法,特别适用于一般模锻难于成形的复杂薄壁件。

不同的锻造方法有不同的流程,其中以热模锻的工艺流程最长,一般顺序为:锻坯下料;锻坯加热;辊锻备坯;模锻成形;切边;中间检验,检验锻件的尺寸和表面缺陷;锻件热处理,用以消除锻造应力,改善金属切削性能;清理,主要是去除表面氧化皮;矫正;检查,一般锻件要经过外观和硬度检查,重要锻件还要经过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残余应力等检验和无损探伤。

锻压是锻造和冲压的合称,是利用锻压机械的锤头、砧块、冲头或通过模具对坯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在锻造加工中,坯料整体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有较大量的塑性流动;在冲压加工中,坯料主要通过改变各部位面积的空间位置而成形,其内部不出现较大距离的塑性流动。锻压主要用于加工金属制件,也可用于加工某些非金属,如工程塑料、橡胶、陶瓷坯、砖坯以及复合材料的成形等。

锻压和冶金工业中的轧制、拔制等都属于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但锻压主要用于生产金属制件,而轧制、拔制等主要用于生产板材、带材、管材、型材和线材等通用性金属材料。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已开始以锤击天然红铜来制造装饰品和小用品。中国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已应用冷锻工艺制造工具,如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红铜器物,就有明显的锤击痕迹。商代中期用陨铁制造武器,采用了加热锻造工艺。春秋后期出现的块炼熟铁,就是经过反复加热锻造以挤出氧化物夹杂并成形的。

最初,人们靠抡锤进行锻造,后来出现通过人拉绳索和滑车来提起重锤再自由落下的方法锻打坯料。14世纪以后出现了畜力和水力落锤锻造。

1842年,英国的内史密斯制成第一台蒸汽锤,使锻造进入应用动力的时代。以后陆续出现锻造水压机、电机驱动的夹板锤、空气锻锤和机械压力机。夹板锤最早应用于美国内战(1861~1865)期间,用以模锻武器的零件,随后在欧洲出现了蒸汽模锻锤,模锻工艺逐渐推广。到19世纪末已形成近代锻压机械的基本门类。

20世纪初期,随着汽车开始大量生产,热模锻迅速发展,成为锻造的主要工艺。20世纪中期,热模锻压力机、平锻机和无砧锻锤逐渐取代了普通锻锤,提高了生产率,减小了振动和噪声。随着锻坯少无氧化加热技术、高精度和高寿命模具、热挤压,成形轧制等新锻造工艺和锻造操作机、机械手以及自动锻造生产线的发展,锻造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果不断提高。

冷锻的出现先于热锻。早期的红铜、金、银薄片和硬币都是冷锻的。冷锻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到20世纪方得到推广,冷镦、冷挤压、径向锻造、摆动辗压等相继发展,逐渐形成能生产不需切削加工的精密制件的高效锻造工艺。

早期的冲压只利用铲、剪、冲头、手锤、砧座等简单工具,通过手工剪切、冲孔、铲凿、敲击使金属板材(主要是铜或铜合金板等)成形,从而制造锣、铙、钹等乐器和罐类器具。随着中、厚板材产量的增长和冲压液压机和机械压力机的发展,冲压加工也在19世纪中期开始机械化。

1905年美国开始生产成卷的热连轧窄带钢,1926年开始生产宽带钢,以后又出现冷连轧带钢。同时,板、带材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成本降低。结合船舶、铁路车辆、锅炉、容器、汽车、制罐等生产的发展,冲压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成形工艺之一。

锻压主要按成形方式和变形温度进行分类。按成形方式锻压可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类;按变形温度锻压可分为热锻压、冷锻压、温锻压和等温锻压等。

热锻压是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锻压。提高温度能改善金属的塑性,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内在质量,使之不易开裂。高温度还能减小金属的变形抗力,降低所需锻压机械的吨位。但热锻压工序多,工件精度差,表面不光洁,锻件容易产生氧化、脱碳和烧损。

冷锻压是在低于金属再结晶温度下进行的锻压,通常所说的冷锻压多专指在常温下的锻压,而将在高于常温、但又不超过再结晶温度下的锻压称为温锻压。温锻压的精度较高,表面较光洁而变形抗力不大。

在常温下冷锻压成形的工件,其形状和尺寸精度高,表面光洁,加工工序少,便于自动化生产。许多冷锻、冷冲压件可以直接用作零件或制品,而不再需要切削加工。但冷锻时,因金属的塑性低,变形时易产生开裂,变形抗力大,需要大吨位的锻压机械。

等温锻压是在整个成形过程中坯料温度保持恒定值。等温锻压是为了充分利用某些金属在等一温度下所具有的高塑性,或是为了获得特定的组织和性能。等温锻压需要将模具和坯料一起保持恒温,所需费用较高,仅用于特殊的锻压工艺,如超塑成形。

锻压可以改变金属组织,提高金属性能。铸锭经过热锻压后,原来的铸态疏松、孔隙、微裂等被压实或焊合;原来的枝状结晶被打碎,使晶粒变细;同时改变原来的碳化物偏析和不均匀分布,使组织均匀,从而获得内部密实、均匀、细微、综合性能好、使用可靠的锻件。锻件经热锻变形后,金属是纤维组织;经冷锻变形后,金属晶体呈有序性。

锻压是使金属进行塑性流动而制成所需形状的工件。金属受外力产生塑性流动后体积不变,而且金属总是向阻力最小的部分流动。生产中,常根据这些规律控制工件形状,实现镦粗拔长、扩孔、弯曲、拉深等变形。

锻压出的工件尺寸精确、有利于组织批量生产。模锻、挤压、冲压等应用模具成形的尺寸精确、稳定。可采用高效锻压机械和自动锻压生产线,组织专业化大批量或大量生产。

锻压的生产过程包括成形前的锻坯下料、锻坯加热和预处理;成形后工件的热处理、清理、校正和检验。常用的锻压机械有锻锤、液压机和机械压力机。锻锤具有较大的冲击速度,利于金属塑性流动,但会产生震动;液压机用静力锻造,有利于锻透金属和改善组织,工作平稳,但生产率低;机械压力机行程固定,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未来锻压工艺将向提高锻压件的内在质量、发展精密锻造和精密冲压技术、研制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更高的锻压设备和锻压生产线、发展柔性锻压成形系统、发展新型锻压材料和锻压加工方法等方面发展。

提高锻压件的内在质量,主要是提高它们的机械性能(强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和可靠度。这需要更好地应用金属塑性变形理论;应用内在质量更好的材料;正确进行锻前加热和锻造热处理;更严格和更广泛地对锻压件进行无损探伤。

少、无切削加工是机械工业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的最重要的措施和方向。锻坯少、无氧化加热,以及高硬、耐磨、长寿模具材料和表面处理方法的发展,将有利于精密锻造、精密冲压的扩大应用。

锻压机械手有什么缺点?

板材厚度0.7mm一小段长度1.9mm将其滚压成90°螺纹及成型滚压技术 螺纹及成型滚压工艺 螺纹及成型滚压工艺是无切屑金属成型...机械的上下料系统可随时加入生产线,机械手上料十分灵活。用有限元方法对管材成型过程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理想的辊型参数。

目前国内汽车锻造行业的发展状况 以及汽车锻造行业的企业分布

世界锻压工业的柔性自动化发展不断加快。冲压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电子、家电等工业领域,其中,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之一的汽车工业,被当今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发展主导了锻压技术及装备的发展,锻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基本围绕汽车工业的发展而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汽车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进一步缩短;与此同时,汽车变型品种日益增多,现代汽车工业生产日益呈现生产规模化、车型个性化,车型批量小、车型变化快、多车型共线生产、车身覆盖件大型化一体化的特征。传统的加工单一品种的刚性生产线显然已不适应这种特征和市场形势发展的要求,其升级换代产品具有高柔性和高效率的自动化锻压设备,成为世界冲压技术及装备发展的主要潮流。

我国锻压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冲压方面,目前我国主要汽车生产厂,约有90%的冲压线采用一台双动拉伸压力机(或多连杆单动拉伸压力机)和4-6台单动压力机组成冲压流水线,手工上下料完成大型覆盖件的冲压生产,生产效率低,生产节拍最高只有3-5次/分;人身安全和工件环境差;在手工上下料和传送工件过程中,易造成工件划伤等缺陷,冲压制件质量差;整条冲压线长60米左右,约需20-24名操作工人,占地面积大,人工成本高,冲压件制造成本比国外高2-3倍,是我国汽车工业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有90%的冲压线采用人工上下料,另有10%的冲压线实现了单机联线自动化,生产节拍最高为6-8次/分,而代表当今冲压技术国际水平的大型多工位压力机,在我国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仍是空白。这也是我国冲压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所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热锻方面,大型自由锻造的设备能力过剩,设备布局分散,利用率极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锻件加工余量大,工人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国内自行设计制造了三条800T双机联动快锻机组,但自动化程度不高;国内冶金行业引进少量的快锻机组和精锻生产线;汽车大型模锻件的自动化方面,只有一汽、二汽等少数大公司从国外引进热模锻压力机自动线,绝大部分仍采用蒸空模锻锤和压力机模锻相结合的格局,自动化程度低;中小件的模锻,仍然是模锻锤占多数,基本上是手工操作,锤上模锻机械手实际应用很少,高速自动热锻机主要依赖进口。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特别是以轿车为代表的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带动汽车零件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而且随着加入WTO,国际大汽车公司必然严重冲击中国汽车工业,国内同行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装备工业的大力支撑,锻压设备制造业必须满足汽车工业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向自动化、高效率方向发展。

大型自由锻造向数控化、高精度化、专业化发展;用精锻和冷温挤压逐步代替中小自由锻件。

大力发展压力机热模锻自动线技术。

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向单机联线自动化特别是大型多工位压力机方向发展。根据国外的经验,汽车产量达到15万辆以上的企业,就有必要采用大型多工位压力机连续自动冲压,降低冲压件的成本。可以认为,谁先掌握和使用大型多工位自动压力机,谁就将在汽车的产量、质量、成本等方面占据竞争优势。中国锻压行业一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水平,坚持“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研制出一流技术、一流质量、国内价格的大型多工位压力机,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提高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振兴民族工业。

四、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概况及锻压设备发展水平

我们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37年,50年代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机械压力机和龙门刨床,以机械压力机为主的重型锻压设备和以铣刨床、数控龙门镗铣床为代表的金切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并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中国“锻压之王、龙门世家”。现为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中国锻压行业的排头兵,已发展了锻压设备、数控机床、自动化产品、铸造设备、环保机械、建材机械六大类产品。企业占地101万平方米,下设11个生产厂、8个全资子公司,在岗职工47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近800人,总资产逾11亿元。

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实施“锻压设备自动化、金切机床数控化”产品发展战略,形成并不断发展了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为尽快掌握世界先进的锻压设备开发与制造技术,我们实施高技术嫁接,扩大与美、德、法、日、瑞典等国九家公司,以及十余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生产和产学研联合,加快产品“两化”发展,迅速发展完善了数控锻压设备、数控金切机床、自动化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推动了产品多元化发展。同时,加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不断提高自主技术创新开发能力,每年开发研制四、五十种新产品,90%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技术进步产品产值占新增工业产值的70%以上,2000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综合评价中跻身前50强之列,企业还入选首届“中国机械十大杰出企业”、“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三十佳”。

继八十年代引进美国VERSON公司的机械压力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后,90年代又引进了美国ISI机器人公司的冲压自动化技术,1996年-2001年分别与日本小松公司及德国穆勒.万加顿公司合作生产大型冲压线,进一步发展了锻压设备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巩固了国内技术和市场的主导地位,产品打入了欧美等国际市场。我们还承担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轿车大型覆盖件冲压自动化关键装备――上下料机械的的开发》,合作完成了上海通用等二十余条单机联线冲压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制造,并在全自动换模技术、现场总线等若干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单机线自动化技术已达到当今国际水平。我公司还引进了美国VERSON公司大型多工位压机的技术资料,与德国穆勒.万加顿公司合作生产了两台2000T多工位压力机并出口北美市场,具备了开发、设计和制造大型多工位压力机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目前,已形成了大中小型、高中低档、各种规模型号的锻压设备及自动化辅机系列,包括:单动、双动及单点、双点、四点闭式机械压力机,及其组成的各种冲压生产线;全自动冲压线,大型多工位压力机;开式压力机,数控板料折弯机,数控剪板机;冷挤压机、多工位冷挤压机、精压机;单机自动及连线自动冲压装置,自动开卷落料线,转塔冲床。同时,还迅速发展了3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的数控机床,形成了提供“高新数控套餐”的能力,能提供自动化冲压车间的全套装备。

实施高起点改造,构建国际一流的锻压设备制造实力。经过“七五”、“八五”和“双加”等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资3亿多元,加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拥有完善的科研、设计、加工、检测手段。新增大型MAAG插齿机、大型数控机床等关键设备仪器300余台(套),主要生产设备共1200余台。拥有世界一流的重型压力机生产厂等3个压力机商品厂,国内一流的数控机床制造厂等3个数控机床商品厂,中国机床行业金属结构件样板厂等3个毛坯厂,和1个自动化设备厂、1个专业化加工厂,构建了强大的制造体系,具备年产各种机床570标准台的生产能力,可制造世界上最大公称力的超重型机械压力机和重型金属切削机床,成为国内同行业装备和制造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

推进管理创新,提高了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强人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培训,建立岗技效益工资制度,健全了竞争与激励机制。实施“生命工程”和“精品工程”,建立并运转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能过了DNV公司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并行工程”和“敏捷制造工程”,引入MRPII,建立了生产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产品目标成本控制和比质比价采购,提高企业素质。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机床行业前列,为制造高质量、高水平锻压装备,提供了可靠的管理保证。

依托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向国内市场提供了大量先进装备。近几年,我们的大、重型机械压力机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90%,向市场推出了国内第一条全自动冲压生产线、智能化控制的一级精度重型冲压生产线等高水平锻压装备。1997年以来,以合作方式成功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本部及其在英国、加拿大、泰国、中国上海的分公司,提供了7条高水平重型冲压线,开创了国产大、重型锻压装备成线出口之先例。1998年,压力机批量出口非洲市场。2000年,与德国穆勒.万加顿公司合作,赢得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第三条冲压线、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本部两条重型冲压线、墨西哥两台大型多工位压力机等订货合同;自营出口也实现重大突破,与德国代理商签订了17台机械压力机出口合同,SC2系列压力机开始批量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自主设计制造的2000吨重型机械压力机成功打入美国市场,标志着国际市场营销实现重大突破。2000年数控机床合同总额比上年激增350%,大型数控龙门镗铣床订货额跃居全国机床行业首位,2001年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继重型锻压设备之后,成为新兴的主导产品,并中标上海磁悬浮列车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中国加入WTO,必将给中国锻压行业及汽车、家电、航天航空等用户行业带来巨大机遇与挑战,推动锻压技术、装备及市场的结构升级与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自动化锻压技术将主导中国锻压装备市场的竞争格局。依托企业核心能力,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与社会同行一起,以自动化、数控化、柔性化为发展方向,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我国锻压技术及装备的发展与升级,在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中国汽车等民族工业的发展